你好,好久不见。
我在伦敦给你写信。
今天有这封短信是因为上次发Newsletter的时候发起了一个招募——在新年前喝一杯云咖啡。最后有 28 位听众分别和我聊了一个小时。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收获,在这个过程中,除了和大家敞开来聊了聊彼此的近况,也让一个在心里酝酿了一段时间的想法,变得更加丰富和成熟了。
简单来说,就是我当时在思考,如果我还想在用中文做一些内容表达,应该……(后面有一些问题:做什么、怎么做、期待些什么等等)。
这个念头差不多是从去年秋天慢慢开始浮现。我在上次邮件里分享的长旅行,那一路上就开始更具体地想,有可能的方式是什么。这里的一个关键就是:虽然我做了很多年的播客,我也认为播客是最适合我的一种表达方式,我也仍然想在音频创作上再探索一点。但是我眼下想要的「这件事」是做一个什么什么播客新壮举吗?emmmmmm
渐渐地,我发现,在这一刻,我真的想要的事情,其实是我和我的听众建立联结。
那么接下来呢,就会发现,哦,播客,可能未必是解决这个需求的唯一方式,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式。这时,我发现手中的工具箱里需要再丰富一些。所以我人在香港的时候,请教了方可成和崴崴,听他们讲自己运营《新闻实验室》和《人是铁饭是钢》的经验;在新加坡出差,遇到了Timi,她给我介绍了一个常驻日本的作者Craig Mod,她自己就订阅了Craig的会员计划等等。我还自己找了许多很有意思的实践和案例,也慢慢感受了这两年欧美媒体圈的一个几乎是根本性的变化,就是机构媒体真实的势弱,与个人媒体是如何逐渐接过话语权(不仅仅是之前聊过的「播客大选」这一件事)。
当我和 28 位听友喝完云咖啡,我觉得一切变得更加具体、清晰。是的,一个会员计划,就会是「联结」这个问题的解法。
接下来,略过几个月的时间、等待、思考、投入,直接剧透这张图——
但在接下来(希望是5月)正式上线前,想再听听你的意见。
点进👉 这个表单
最后时间再给我一些你的想法。
当然直接回复这封邮件也可以。
好了,我们很快再见!
- Yi